关于人性(欲望)与情感的思考

2017/12/18 沉思录产业思考零售业

# 一、前言

# 金字塔结构:

价值观 << 感情 << 意识

# 价值观

  • 情感(emotion):有了意识,就会对事物产生情感。
  • 意识:意识就是主观体验。准确地说,我们所有的感情,乃至于不仅仅是“感情”,包括所有的“感觉”,都是对经历的各种事物的“体验”。更准确地说,是“主观的体验”。

# 二、意识的特征

前面定义了,意识就是主观体验

1929年,美国哲学家克拉伦斯·刘易斯(Clarence Irving Lewis)提出一个非常精彩的概念,描写你这个最基本的感受,叫做“感质(复数形式是qualia,单数形式是quale)”。所谓“感质”,就是意识的最基本单位。对你来说,红色并不仅仅是一个光信号,它还有感质。你品尝到的每一个味道,听到的每一个声音,都给了你感质。

# “感质”有四个特征

  • 第一,不可言传。比如说我见到一种你没有见到过的红色,我没有任何办法用语言向你描述看到这种红色是一种什么感觉。我可以给你打比方让你联想,我可以发给你准确的颜色编码让你想象,但是如果你不亲自看一眼,你还是无法准确知道这个红色到底是什么感觉。我们描写感觉的语言都只是近似的提示而已。

  • 第二,感质是内在的。因为感质是最基本的意识单元,你总可以把周围环境因素都去掉,最后剩下的红色给你的感觉才是感质。

  • 第三,感质是私人的。我对红色是什么感觉,你对红色是什么的感觉,咱俩的感觉能不能互相比较一下呢?没法比较,因为不可言传。

  • 第四,可以直接意会。当你感受到一个感质的时候,你立即就知道你感受到了,不需要再有别的提醒。

# 哪些部分没有意识

  • 眼睛: 眼睛只负责传递画面,真正负责解读画面的是大脑的意识。
  • 肠道: 肠道里有很多神经元,肠道也是非常有智能的!肠道在消化食物的时候,并不需要通过大脑,而完全是本地化的计算。
  • 小脑: 人脑中2/3的神经元都在小脑。
  • 脑干: 脑干负责你的呼吸以及协调很多活动。

# 三、人性是什么?和情感有什么区别?

# 人性是什么?

人性的本质是情感,人性是需求度更高的情感,通过获得这些情感,人类感觉到愉悦与满足。人性是对人性是进化的结果,与生俱来的有。由于祖先生存的险恶环境衍生的对生存需要,对胜利的渴望,以及对与自己相似伴侣的渴望,对同类间自己地位的关心,由于始前人类的习惯和同理心对还有同类帮助的冲动。

换种说法,人类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(原子)。最终只不过是上帝的玩物,因为你发现宇宙终究会走向混沌,人类的有意义只不过活在了意识。

有意识就有情感,有情感就有人性,有人性就有正与邪,有人性才有了意义。

所以人活于世,与其选择与人性抗争,倒不如顺应人性,让自己活得有意义。如果没有了意识,没有了情感,没有了人性,那么就留下了一个空洞的、毫无意义的宇宙。

# 人性我们一般指什么?

  • 恐惧;
  • 性欲(两性、色欲);
  • 贪婪;
  • 虚荣;
  • 窥视;
  • 懒惰;
  • 自私
  • 愤怒;
  • 嫉妒;
  • 同理心(对同类人的关心);
  • 爱情;

# 通常都是成对出现

症状中组元本能(冲动)起了突出作用,成对出现。一方表现得很明显,和它对立的冲动必然有类似发展。但是在症状中只有一个占主导地位。(“恨”是“爱”的变形,恨一个人往往是更深的认同。正如感到恶心之前人会先感到快感,为了回避这种快感才加入“恶心”的成分。暴露狂也有很强的偷窥欲。施虐狂在特定时候可以成为受虐狂,只是目标不同。目标的改变在后来创造出了很多心理学名词。就像树一样越是向阳光生长,根越要扎向深的地方。很多时候人们强调一件事情,它对立的部分可能会同样重要)。

  • 爱与恨;
  • 快感与恶心;
  • 暴露与窥视;
  • 施虐与受虐;
  • 兴奋与失落;

# 四、不同的人性与情感分析

# (1)恐惧 — 恐惧是第一大情感,人类的生存本能

# 什么是恐惧?

塞內卡“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想像, 而不是真实”

恐惧是我们人类进化中留下来的一种心理机制,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,每个人的遗传中都会存在恐惧,因为恐惧才会躲避危险。因为我们那些没有这种保护机制的祖先们都被大自然自然的淘汰。 缺乏恐惧感的人,会不自量力的挑战力量比他大,在危险面前会缺乏真正自我保护功能。 所以恐惧本身并不是一个劣产品,或者恐惧不是我们应当被抛弃的功能。恐惧感反而是一种潜意识发送给我们显意识的信息。是一种保护机制,一种将我们大量的认知,经历,感觉,推算直接转换成为一种简单的信息--感觉(情感)。

恐惧的本质就是一种简单化的信息 ,一种在一瞬间我们大量的认知,经历,感觉,推算直接转换成为一种简单的信息。 感觉. 并且透过这种感觉我们自己警告自己来远离危险。

恐惧是生存的底线,而希望是生活的上线。没有希望和梦想人就活不好,但是人没有恐惧就根本活不下来。做商业、卖产品一般满足用户两种诉求:一是摆脱恐惧,二是给予希望。

# 人类恐惧什么?

一、对不具人格的东西有所恐惧 人为什么会对“不具人格的东西”感到恐惧呢?群居特性导致的人对同伴的安全感和对独处的恐惧 。 有一个例子或许可以说明问题。小孩通常很害怕被单独留在黑暗而“不具人格”的房间里,人怎样安慰他都无济于事,但在有基督教传统的西方国家,父母会对孩子说说:“不必怕,因为神也在这里。”这是个简单而奇妙的真理,因着有位格的、无限大的、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神是真实存在的,同样有人格的人就不必再惧怕“不具人格”的东西了。 因为神的存在消弥了人心里那种对“不具人格的东西”恐惧,所以宗教和信仰让人虔诚而无畏。

二、对“不存在”与“未知”这件事感到恐惧 为什么会有许多人对“不存在”感到恐惧?既然它不存在,又用什么来引发人的恐惧?因为人们对于万物的起源和终结的无知。人大多相信万物、世界、人都是在偶然和机缘中产生的,这样就否定了必然和主宰。既然一切都是偶然而成的,那每件事就有了无穷的可能性:存在的可能在一个瞬间会变成不存在,不存在的也可能在另外一个瞬间变为存在的,这哪里还会有安全感呢。

三、对死亡的恐惧 一部分因为第二点死亡是未知的,另一方面注定要死亡的命运让人质疑生的意义,一个无力改变却随时可能降临的命运。同时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,保有对死亡的恐惧,我们才会努力生存下去,才得以完成人类的延续。

  • 疼痛和惩罚的恐惧;
  • 离开人世的恐惧;
  • 与亲人分离;
  • 对死亡的未知;

四、“他人评价”/“失去”/“没有实现目标”的恐惧 恐惧來自欲求,因为放不下。

  • 因为你恐惧一事无成,恐惧自己不能成为其他人眼中的那个他(恐惧他人的糟糕的评价/恐惧失去了自己/恐惧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)。于是你忙碌起来奋斗起来。
  • 你可能很孝顺你的父母,那可能不仅仅是爱,还有可能是因为恐惧你的父母会离开你而去,才及时行孝,或者害怕亲朋戚友认为你不孝顺这种恐惧感支配着你的行为。
  • 因为你恐惧与朋友失去联系,因此刷着朋友圈,然后点个赞。

# 人类对恐惧的描述

  • 没安全感;
  • 害怕;
  • 恐惧;
  • 惶惶不安;
  • 惊魂动魄;
  • 跼蹐不安;
  • 毛骨耸然;

# 与恐惧就相关

产品

  • 金融
    • 融资,分担风险,分担恐惧。
    • 保险,对未知的风险分担,分担恐惧。把客户对未来风险的恐惧作为产品卖给他自己。
  • 医疗(保健品): 分担死亡的恐惧。
  • 教育(教育辅导): 分担家长对孩子的未知恐惧。
  • 美容: 分担对相貌未知的恐惧。

其他

  • 美国参加了二战,用一个更大的恐惧来掩盖经济的恐惧。

# 情感与游戏相关

  • 恐惧失败;
    • 与其他玩家对战;
  • 恐惧失去
    • 死亡后丢失武器/天赋/物品的设置;
    • 死亡3次后就得重新开始,失去进度;
    • 天梯制度设计,如果玩家连续输,就会丢失现在的排位;
  • 恐惧未知 — 恐怖游戏;

# 中国大家都恐惧

  • 空气污染(雾霾);
  • 食品安全;
  • 财富缩水;
  • 教育;
  • 医疗;

# (2)认同感

# 认同感是什么?

自我认同感是对自我表现的一种内在认可,影响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和个人自信心等方面,它是人能够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重要因素。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感偏低,就容易产生自卑,过度自我苛责。时间久了容易抑郁寡欢。越是不能自我认同的人,越需要他人认同,人需要团体与集体。

缺少认同感,就会导致有孤独感。

# (3)性(性欲)

# 性欲是什么?

性欲是人类早期服务于生命繁殖,是人类根本欲望(生命的第一目标是繁殖)。例如动物的性欲只发生在发情期。

# (4) 同情心与同理心

# 什么是同情心与同理心

两者都是感受到他经历的事情,然后给予的情感。

有同情心的人考虑的是:如果我是他,遇到他经历的事情【我】会有什么感受;而有同理心的人考虑的是:如果我是他,遇到他经历的事情【他】会有什么感受。

Last Updated: 2022/1/8 04:00:18